罗马内战:一场拆旧建新的权力游戏,藏着帝国崛起的必然
翻罗马内战的史料时,我总觉得这场打了18年的仗(前49-前31年)特像一出“旧房子塌了建新房”的大戏。表面看是凯撒、屋大维这些人抢权力,实际上是运行了几百年的共和制早扛不住了,非得砸个稀巴烂,才能搭起能稳住大盘的帝国架子。作为历史爱好者,我越读越觉得,不是凯撒
翻罗马内战的史料时,我总觉得这场打了18年的仗(前49-前31年)特像一出“旧房子塌了建新房”的大戏。表面看是凯撒、屋大维这些人抢权力,实际上是运行了几百年的共和制早扛不住了,非得砸个稀巴烂,才能搭起能稳住大盘的帝国架子。作为历史爱好者,我越读越觉得,不是凯撒
罗马的规矩写得很清楚:领兵在外的将军,跨过那条水线就算造反。但写在石板上的道理,抵不过饥饿、抵不过被剥夺的愤怒,更抵不过一个人把命运握在手心里的冲动。凯撒不是没掂量,他脑子里翻滚的是公民大会的吵嚷,是元老院的冷眼,是乡野里倒塌的农舍,是马略与苏拉留下的旧伤。最
跟朋友聊罗马,你是不是也嘴瓢过?一会儿“东罗马”一会儿“神圣罗马”,最后自己都绕进去,被笑“你这罗马是批发来的吧”?别慌!今天教你个“六字密码”——212122,从俩喝狼奶的野小子讲到帝国拆家,比你刷的短视频还上头,看完你再聊罗马,保准比懂行的还能说!
说来也是,历史上的那些旧制度,真是有点像老房子,修了补、补了修,总觉得还能扛几年。可一场暴雨来,漏的还不是头顶?罗马元老院,曾经在罗马大地上风光无二,话语权大得连马蹄踏过泥巴都要点头。但你问,后来呢?明明手里的权杖还是亮晶晶,为什么最后整套屋子却让人俯瞰、轻轻